Aster Twitter:探索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的迅速崛起
Aster 與其 Twitter 熱潮的介紹
Aster 是一個基於 BNB 鏈構建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已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重要玩家。由 YZi Labs 開發,並獲得 Binance 創始人趙長鵬(CZ)在 Twitter(現稱 X)上的公開支持,Aster 吸引了全球交易者和投資者的關注。本文將探討 Aster 的迅速崛起、其創新功能以及其推出過程中的爭議。
Aster 的推出與快速增長
Aster 的推出標誌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時刻。在交易的前 24 小時內,ASTER 代幣經歷了驚人的 1,650% 漲幅,達到 $0.528。這一爆炸性增長伴隨著 3.45 億美元的交易量以及 33 萬個新錢包的創建。此外,Aster 的總鎖倉價值(TVL)在推出後迅速從 6.6 億美元飆升至超過 10 億美元,鞏固了其作為全球第二大永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地位。
突顯 Aster 成功的關鍵指標
交易量: 處理超過 5,000 億美元的總交易量。
獨特錢包: 創建了 120 萬個獨特錢包。
TVL 增長: 從 6.6 億美元迅速增長至超過 10 億美元。
Aster 的獨特功能
Aster 通過多項創新功能與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區分開來:
隱藏訂單以增強隱私
Aster 的隱藏訂單功能允許交易者在不向市場透露意圖的情況下執行交易。此功能對於重視隱私和策略性交易的高級交易者特別具有吸引力。
使用 zk-Proofs 進行私密交易
該平台利用 zk-Proofs(零知識證明)實現私密交易,確保交易細節保持機密,同時維持區塊鏈的完整性。
多鏈支持
Aster 支持多個區塊鏈網絡,包括 BNB 鏈、以太坊、Solana 和 Arbitrum。這種多鏈兼容性提高了可訪問性,並為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CZ Binance 的支持與背書
Aster 獲得了 Binance 創始人 CZ Binance 的強力支持,他多次在 Twitter 上公開背書該項目。儘管 CZ 因終身禁令無法管理 Binance,但外界猜測他可能因 Hyperliquid 的成功而啟動了 Aster。這一背書無疑促進了 Aster 的快速採用和增長。
費用結構與治理機制
Aster 的費用結構旨在獎勵 ASTER 代幣持有者並支持治理倡議。該平台遵循以社群為先的原則,確保用戶能從其增長中受益。費用結構的主要方面包括:
獎勵 ASTER 持有者: 部分費用分配給代幣持有者。
支持治理: 費用用於支持治理倡議,賦予社群塑造平台未來的能力。
圍繞 Aster 的猜測與爭議
CZ Binance 的涉嫌參與
儘管 CZ Binance 的公開背書提升了 Aster 的可信度,但外界仍對他是否更深層次參與該項目存在猜測。一些人認為,Aster 可能是 CZ 為了應對 Hyperliquid 的成功而啟動的,儘管他受到終身禁令的限制。
操控指控
Aster 面臨操控指控,有人聲稱 96% 的代幣供應由與單一實體相關的六個錢包控制。這些擔憂引發了對平台去中心化程度的質疑。
與競爭者的比較
Aster 的快速增長和獨特功能使其與 Hyperliquid 等競爭者形成了對比。儘管兩個平台都為去中心化交易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但 Aster 的隱藏訂單和 zk-Proofs 在隱私和安全性方面提供了獨特的優勢。然而,代幣供應集中和操控指控仍然是爭議的焦點。
BNB 鏈的費用減少提案
BNB 鏈的驗證者提議將 gas 費減半並縮短區塊間隔,以使該鏈在與 Solana 和 Base 等網絡的競爭中更具優勢。這些變更可能進一步提升 Aster 的性能,並吸引更多用戶加入該平台。
結論
Aster 在 DeFi 領域的迅速崛起凸顯了其創新功能、強力支持和戰略定位。從隱藏訂單和 zk-Proofs 到多鏈支持,該平台為去中心化交易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解決方案。然而,圍繞代幣供應集中和操控指控的爭議突顯了透明度和問責制的必要性。隨著 Aster 的不斷發展,觀察其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競爭格局中鞏固地位將會非常有趣。
相關推薦
查看更多